智慧水务技术交流研讨会
导读 :适逢年末岁尾,为相应国家建设智慧城市的号召,应西安水务集团规划设计研究院特邀,辽宁国瑞达市政工程有限公司于2017年12月21日上午9时许在西安水务集团规划设计研究院五楼会议室参加由西安水务集团规划设计研究院举办的智慧水务技术交流研讨会。
适逢年末岁尾,为相应国家建设智慧城市的号召,应西安水务集团规划设计研究院特邀,辽宁国瑞达市政工程有限公司于2017年12月21日上午9时许在西安水务集团规划设计研究院五楼会议室参加由西安水务集团规划设计研究院举办的智慧水务技术交流研讨会。本次研讨会以智慧水务为出发点,着重讨论了以赵洪宾教授为首的辽宁国瑞达智慧水务团队以及水力模型理论适应当前新时代发展中的新形势,讨论如何更好的将赵教授的水力模型与现有水务平台相融合,彰显先进科技与实际理论相结合,突出将传统水务转化成智慧水务的大势所趋。出席本次研讨会的有西安水务集团规划设计研究院的杨博士、周主任、杨经理、张工、杜工、董工等二十余位规划设计院的同志以及出席并演讲的辽宁国瑞达市政工程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丛澍龙等人。
研讨会伊始,辽宁国瑞达市政工程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丛澍龙以智慧泵房为切入点,从使用智慧水务前后进行了一系列对比来佐证智慧水务的优势与先进。丛副总经理在会上不仅演示了国瑞达新的智慧水务供排污一体化管控平台,它包括智慧水厂、智慧管网、智慧泵房、智慧污水和智慧排水五大系统。更是将演示重点选择了沈阳市泵房的远程监控。精准的定位、高效的采集、全面的数据和强大的功能让在场西安水务集团规划设计研究院的各位同志连连称赞。其中长安大学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系主任、长安大学环境工程设计研究院院长、工学博士、硕士生导师杨利伟表示,在赵教授团队的水力模型的指引下,国瑞达的供排污一体化管控平台已经具备了国内较高水平,而且质优价廉,是供排污一体化管控平台好典型。西安水务集团规划设计研究院的其他领导对国瑞达的产品也纷纷表示认同与赞许。
本次研讨会在热情洋溢地讨论中结束。本次研讨会不仅建立了辽宁国瑞达市政工程有限公司与西安水务集团规划设计研究院的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更加坚定了辽宁国瑞达发展智慧水务供排污一体化管控平台的信心,同时也坚信在赵洪宾教授为带头的团队下,国瑞达必将精益求精、不断完善自身、努力钻研供排污一体化管控平台的多项自主创新功能,借助十九大“建设创新性智慧社会”的东风,必将以昂扬的姿态和先进的技术抒写2019年智慧水务供排污一体化管控平台新篇章!
赵洪宾简介
赵洪宾,男,教授,博士生导师。1934年生,1958年毕业于同济大学城建系。曾任哈尔滨建筑大学教务长,全国高校给排水学科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建设协会高等教育委员会秘书长。1986年创建给水系统研究室, 现发展为给排水系统研究所,现任研究所所长。中国水协科技委顾问。现任全国给水管网系统研究会副理事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中国给水管网领域的首席科学家。
赵洪宾教授早在1983年就开始“给水管网系统动态工况分析”课题的研究,发展“给水管网系统建模”理论,研制开发国内第一个给水管网数字化管理与分析系统的软件包 WNW (现已升至5.0版)及其成套测试专利技术及设备,奠定了管网系统分析、优化运行和改扩建的基础,使给水管网这一学科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自1985年以来首次提出“给水管道卫生学”概念,获国家名词专利。并建立了国内第一个给水管道卫生学实验室,受到国内外专家的关注;在国内首创了高压射流法以及气压脉冲法给水管道冲洗技术、城市供水管道免开挖维护技术,并获多项专利,在实践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气压脉冲法收入《给水排水管网系统》教材。自90年代中期,为防治给水管网中的二次污染,保证用户用水水质,在给水管道卫生学的基础上,在国内首次实现管网水质的模拟和监控,并国内首次开展了城市管网水质建模的研究。
作为哈工大给排水系统研究所的创始人,赵洪宾教授在国内率先成立专注于给排水系统方向的研究所,并建成国内唯一的给水管道卫生学实验室和管网运行工况模拟实验室。赵洪宾教授把研究所作为一个科研、教学的整体。他注重跨学科、交叉学科间的合作,除给排水专业外,还吸引近代数学、化学、自动控制及仪表、计算机等专业的专、兼职教授、副教授加入。赵洪宾教授注重研究生的能力培养,毕业硕士30余人,博士14人,博士后1人。其中有8名博士在读期间去英国、日本、西班牙等国学习及参加国际会议。赵洪宾教授重视与国外合作与交流,已先后与英国德蒙福特大学、拉夫堡大学、日本山口大学、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建立了实质性合作关系,联合培养研究生并聘外籍兼职教授4人。赵洪宾教授先后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3项,英国皇家基金及英国文化教育委员会基金1项。
科研成果“给水管网计算理论研究”和“城市给水管网节能技术”等分别获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天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建设部科技进步二、三等奖等奖项。黑龙江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全国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诸多研究成果已经转化为生产力,在牡丹江、吉林、大庆、哈尔滨、郑州、沈阳、大连、天津、烟台等地成功应用并均获奖。主要专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给水管网理论与计算》、《排水管网的理论与计算》、《给水管网系统理论与分析》,译著《给水工程的事故与防治措施》。自1996年以来在国外杂志和国内核心以上刊物,及重要国际国内会议发表论文70余篇。